NIKE也得看他面色!年入170亿的台湾地区船王,靠泰国人赚翻了
数据资料图
文/ 金错刀电视频道
船王的牌桌,竟然也没人掏钱往外推。
今年,《商业周刊》正式发布台湾地区船王榜,一名谜样富翁以138万美元年薪名列第三。
台湾地区船王榜
一时之间哗然,不但很多高官和创业者都不重新认识那个人,就连用过不计其数台企故事情节的《台企杂志》社长李何金都没母汤氏他。
随即,有台湾地区本报记者再度查阅,他却从商业周刊中文网站的百富榜上谜样消亡。
那位谜样人,名为张聪渊,是NIKE等国际品牌的代税务Theil的创办人。
张聪渊
那位摇钱树排钱50年的元老,便是他们掏钱,请人拿掉了船王榜上的英文名字。
即使太高调,很多老乡都是直至Theil集团公司挂牌上市,才晓得有那个人。
张聪渊年少时发家的厂房暗藏在水田间, 相片由而后黃威彬摄影家
前段时间一两年,很多知名国际品牌受禽流感负面影响,销售量急速大幅下滑,亚洲地区代工的订单量都下降了,NIKE还爆出市值蒸发800亿,在国内打不过李宁、安踏。
代工Theil,却一挂牌上市就市值千亿,今年还收获了170亿元营收。
连NIKE都失宠了,为何Theil还能这么赚钱?
台湾地区农村的穷小子,
卖廉价鞋年入170亿
年薪千亿的张聪渊,创业时起点非常低,是草根里的草根,很多他的老乡,都不记得有这样一号人。
但你身上穿的NIKE、彪马,很可能就出自他的厂房。
20岁起,他在台湾地区云林鞋厂打工,从此做了一辈子鞋。
即使没钱,他创业建厂房时,只能买最便宜的房子,不是猪圈就是废弃的农舍,一开始做的,也是加工成本最低、利润最薄的加硫帆布鞋。
制鞋厂房
他说:如果说足球鞋、篮球鞋是鞋款里第三、第二名的获利王,加硫鞋大概就是倒数第三。
虽然成本低、利润薄,张聪渊却很追求品质,坚持要把他们的鞋做得比别人更结实耐穿。
制鞋厂房
那时他只有两条生产线,每天都会到现场监督生产,遇到问题亲自解决。
很快他就把业务扩展到高级鞋,成本却比同行低不少。
很快,机会就来了。
1970年前后,国外制造业开始将厂房向人工、原料成本低廉的地区迁移,台湾地区成了大牌代工的聚集地。
上世纪七八十年的台湾地区地区制鞋厂房
转年,台湾地区出口鞋1亿双,15年后,这一数字翻了8倍,亚洲地区每6双鞋里有一双来自台湾地区,其中一半是加硫鞋,张聪渊的厂房也逐渐成长为行业头部。
在快速发展的一两年里,张聪渊非常慷慨,不但埋头做鞋,还努力收获好感。
他曾经坚持多年给家乡的学校、祠堂捐款;到厂房上班时,他还在食堂与员工一起吃员工餐。
在与大客户合作时,他经常亲自带队洽谈,价格谈拢之后,还要再拿出一些利润给国际品牌方,以求长期合作。
张聪渊
即使业内评价好,张聪渊能把亚洲地区最顶尖的客户谈下来,前十大客户全是国际大国际品牌。
到2021年底,张聪渊已经是业内骨灰级玩家,坐拥43家子公司,一年能生产2亿双鞋。
把NIKE出厂价打到75元,
国际大牌抢着合作
张聪渊服务的客户并不多,前五大客户是NIKE、VF、彪马、德克斯(Deckers)和哥伦比亚(Columbia),占比超90%。
国际大牌纷至沓来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性价比。
2020年报显示,张聪渊厂房生产的NIKE,出厂价只有74.97元一双。
生产NIKE鞋
做了一辈子鞋,张聪渊很会压成本。
最容易挤出油水的是人工成本,内地比台湾地区便宜,越南比内地便宜。
2017-2019年,越南的一个成熟工人,一年才要2万元。
越南平均薪酬
因此张聪渊带着他们的厂房搬了好几次家,先从台湾地区搬到广东,再从广东转移到越南。
即使解决就业问题,张聪渊还得到当地政府支持,一年税费只要象征性交1000万。
制鞋厂房
张聪渊压成本做得巧,即使他没有把整个产业搬到越南去,而是只挪走了制造厂房,设计中心还在国内。
中国的制鞋产业链完整,原料种类丰富,做设计成本不高。
更狠的是,张聪渊还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开了一家BVI贸易子公司,很多国际大牌的订单都是通过BVI来承接和结算,光2017年张聪渊通过BVI得到的收入就有13.77亿元,缴纳所得税和增值税却几乎为零。
数据
单纯价格低,自然无法虏获那么多亚洲地区顶尖的休闲运动国际品牌。
即使国际大牌不缺代工,比如NIKE,在中国就有124家代工企业,张聪渊却硬是杀进了它的阵营。
张聪渊的王牌,是一套完整的供应链。
2016年,苹果库克成为NIKE的首席独立董事,主张供应链透明化,要用互联网方式来监测整个供应链,精细到原料采购等环节。
库克成为NIKE首席独立董事
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,张聪渊给定制了一整套设计、生产流程。
别的厂房做来料定做,客户要什么就做什么,他为每家客户设立专门的设计中心,有的国际品牌还设有多个设计小组,专门研究不同系列的鞋款,从设计开始就能承接外包。
到了生产环节,他为厂房安排了大量辅助设备,能用机器环节都不用手工,这直接让人均年产量从1479双增长到1665双,一款新鞋一年才能走完的全流程,Theil可以加急到半年完成。
NIKE鞋
一名行业资深人士曾透露:单纯代工企业毛利肯定超越不了国际品牌溢价,但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打通后,就不是单纯代工,而是某品类垄断的供应链公司了。
50年只会做鞋,
却成了打不死的小强
能成为世界顶尖的代工企业,让知名国际品牌追着合作,根本原因还在于张聪渊给他们的定位。
从刚开始做硫化鞋,他就对鞋匠的身份认命了。
但张聪渊要做一个最赚钱的鞋匠,产能要最大,客户要多。
因此张聪渊在战略选择上非常霸气,下血本也要买生产线,建厂房。
刚回归内地时,张聪渊开了一家新沣鞋业,但后来即使引入新股东,业务分散到房地产、金融业,鞋类业务逐渐被边缘化。
为了守住鞋类业务,张聪渊他们开了一家公司,把新沣的鞋类事业部买了下来,有了在内地的完整产业链。
制鞋厂房
2005年到越南办厂时,为了让产能达到最大,他选了谁都不愿意去的越南北部,定址最贫穷的清化省、宁平省。
他一去越南就跟当地省长提条件,用大量工作机会,换整个省的土地和劳工,直接让越南北部成了张聪渊的制鞋王国。
Theil集团公司鞋厂
有了成本极低的越南厂房后,张聪渊不但抱一两家国际品牌的大腿不放,而是在亚洲地区找头部国际品牌合作。
即使不同国际品牌的多种需求,可以更大程度释放厂房的产能,张聪渊最大的客户占比也不超过30%。
图源:元气资本
禽流感期间,柬埔寨和缅甸受禽流感负面影响,产能大幅下降,越南政府还执行了3个月的严格封锁,厂房大面积停工。
同时NIKE等国际品牌削减订单最多高达80%,很多代工都即使没有订单而停产、倒闭了。
折扣店
张聪渊的越南厂房也未能幸免,离职率近30%,裁员3万人。
但就算冲击严重,Theil还是在2021年实现了170亿的营收。
在成为船王后,很多人提出疑问:张聪渊明明可以做一个他们的国际品牌,赚得更多,为何非要做代工,赚辛苦钱?
也不是张聪渊非要死心眼做代工,而是他看出代工业转型的难度。
曾经的亚洲地区第三大代工鞋厂裕元就是个例子。
巅峰时期,裕元承包了亚洲地区1/3的跑鞋,在2012年就实现了73万美元营收。
制鞋工人
但从2008年经济危机后,国际贸易受挫,加上国内的人力和原料成本都逐年升高,裕元在东莞的厂房,越来越不赚钱。
为扭转颓势,裕元流血改革,只用两年就砍掉了国内的51条生产线,厂房向东南亚转移,国内主要发展零售业。
主张改革的裕元二代接班人,蔡佩君
但不比不晓得,开展零售业务之后,2013年裕元净利润比前一年减少了30%,次年再减少23.86%,只剩下3.3万美元,如今市值也不及Theil的1/5。
裕元不是不该转型,而是转型太快,太着急。
如今禽流感反复,就连NIKE这样的企业,都在一夜之间蒸发800亿。
Theil能活得好,靠的不是大客户投喂,而是把国际品牌需要的服务都做到极致。
从设计研发到稳定生产,全程傻瓜式合作。
谁能让客户更爽,谁就更有竞争力。
相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本篇作者 |经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