爷爷17岁参加革命18岁牺牲生命,双亲不到30岁殉职,陕西3姊妹与爷爷
找寻奶奶(坟墓)既是妈妈的遗言,也是奶奶的遗言,无论耗费多久,啥心力,我们3姊妹实定要找出。
9月22日,春雨时份,鸟语花香,初夏。甘肃省西南角两个一般的居民区,一株梅花正在后院黎明,A45EI321VD恬静。在郝小敏破旧而又干净的家中,她向雷电摄影记者关上了婆孙4人接力赛找寻革命烈士奶奶的金鉴......
儿时困惑:3姊妹自小没爸妈,也没见过奶奶
郝小敏今年46岁,家乡在甘肃省汉中市吴堡县。
姊妹3人中,我名列老四。和绝大多数延安人一样,郝小敏性格内向,为人直率。在她的梦境中,她和两个妹妹都是奶奶胡尔坎外公的,妈妈、妈妈对他们更多的是两个记号,两个基本概念。特别是郝小敏,除见过相片中的双亲,她对爸妈没任何人第一印象。
郝小敏的奶奶是甘肃省汉中市蓝田县人,出生于该地两户贾家,大家闺秀。
郝小敏确切提过,儿时有一场她患病了,奶奶害怕得没用,当夜抱着她去看医师。医师说只是一般的哮喘,并无伤情,奶奶这才卸下苦心。返回家中已是深夜,郝小敏嚷着让奶奶做西红柿鸡蛋面,奶奶二话不说,就去给她做饭。当奶奶将香喷喷的西红柿鸡蛋面送到郝小敏手上时,郝小敏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。
儿时,我们姊妹3人的书包都是奶奶用剪裁下来的边脚布料一针一针缝起来的,由一块一块的菱形、矩形、正方形等组成,可漂亮了,小伙伴们见了羡慕得没用。提起奶奶,郝小敏神采奕奕,言语里满是深深的爱和尊敬,自豪之情溢于言表。奶奶自小教育我们,做人要正直,要善良,要孝顺,凡事要换位思考,不要与人起冲突......
只要不提及妈妈、妈妈和奶奶,郝小敏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。一提起妈妈、妈妈和奶奶,她的眼圈瞬间变红,泪水随即涌出。感觉她的眼泪像是提前准备好似的,随时会顷洒而出。
你不知道,没妈妈、妈妈的孩子在农村有多苦。郝小敏回忆,儿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,每当有人说他们3姊妹没妈妈、妈妈时,他们就像做了坏事的孩子被抓了现行一样,自尊心受到莫大打击。3姊妹唯一能做的,就是哭着回家找奶奶要妈妈、妈妈。这个时候,奶奶除偷偷抹眼泪,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做好吃的,以此安慰他们。
郝小敏稍大一点的时候,奶奶告诉3姊妹,他们不仅有妈妈、妈妈,他们的妈妈还长得高大帅气,浓眉大眼,懂机械技术,在村上负责柴油机管理工作。他们的妈妈很漂亮,心地善良,温柔贤惠。
奶奶说,妈妈、妈妈在世的时候,非常疼爱我们。当时粮食紧缺,很多孩子吃不饱,营养不良,瘦得像皮包骨头。为了我们健康成长,爸妈经常给我们开小灶——我们吃的是馒头,妈妈、妈妈吃的是窝头。
1976年6月的一天,郝小敏的妈妈、妈妈在村上修大坝期间,因山体滑坡,两人不幸殉职。当时,郝小敏的妈妈28岁,妈妈25岁。留下郝小敏姊妹3人,最大的5岁半,最小的只有9个月。奶奶说,如果不是柴油机工作时声音太大,妈妈、妈妈很可能逃过一劫。说到这里,郝小敏忍不住失声痛哭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郝家3姊妹慢慢接受了双亲殉职的现实。虽然没父爱母爱,但奶奶把姊妹3人当成自己的心头肉,把全部的爱都给了他们。
爸妈的问题解决了,3姊妹又产生了新的问题: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既有奶奶,还有奶奶,而他们却没?
面对3姊妹的提问,奶奶不愿多说,3姊妹也不敢多问。后来,有亲戚悄悄告诉他们,奶奶这个话题是奶奶心头永远的伤痛,让他们先不要去问,等时机成熟了,奶奶自然会说。郝小敏3姊妹很懂事,自此不再提及这个话题。
少年自豪:奶奶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生命,被评为革命革命烈士
在奶奶的精心呵护下,郝小敏姊妹3人一天天长大。奶奶觉得没必要隐瞒了,这才告诉孙女奶奶参加革命、牺牲生命在解放战争中的事情。
奶奶说,奶奶和她同岁,都是1930年生人,在兄弟3人中名列老大,勤劳又善良。1947年初,经过媒人牵线,相隔50里地的两家人为他们订了亲。订婚前,奶奶的大伯还假扮收猪的商贩来奶奶家考察。听奶奶说,她大伯发现我奶奶不仅人长得帅气,还挺机灵,做事说话都很得体,当时就喜欢的不得了。郝小敏说,每当奶奶回忆起奶奶的往事,脸上总洋溢着幸福的微笑。
1947年6月,郝小敏的奶奶和奶奶按照当时的风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。奶奶是坐着花轿嫁过来的,一路上,奶奶不时听到有小孩在说,新娘长得很漂亮,但和新郎相比,还是差一些。奶奶很好奇,想看看奶奶究竟长什么样,就偷偷揭开盖头,轻轻拉起花轿的帘子,快速地瞄了奶奶一眼:奶奶是大眼睛,双眼皮,分头,身材伟岸、挺拔,确实很帅气。
当天晚上,奶奶对奶奶说:人家都说你长得好看,我听了还害怕你不喜欢我,看不上我哩。奶奶说:你想那么多干啥哩?我觉得你哪都好,体形好,走路也好看。
结婚后,奶奶和奶奶很恩爱。山果成熟的季节,奶奶每次上山干活,都会给奶奶摘沙果、酸枣、杏等果子吃。奶奶不喜欢吃太酸的果子,奶奶就反复品尝,哪里的山果甜,哪里的山果酸,他全记在心里,专挑甜的带回家给奶奶吃。
奶奶说,奶奶心灵手巧,什么活都会干,家中的罗筐、芦苇席、家具等都是奶奶自己动手做的,既漂亮,又结实。
1947年7月,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,解放军的大部队来到了村里,奶奶毅然参军入伍。虽然结婚只有三个月,但奶奶坚决支持奶奶参军。她说,只有全中国都解放了,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。
奶奶说,奶奶临走前几天,特地赶到她娘家帮双亲挖土豆。挖完土豆并堆放好后,奶奶对奶奶说,你和双亲放心,只要有我在,你们家的活就不怕没人做。
奶奶出发当天,奶奶早早起床,为奶奶做了一碗手擀面。奶奶说,吃吧,吃了再出发。奶奶说,我走了就没人心疼你了,你吃吧。奶奶说,还是你吃吧,你这一走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哩。就这样,两人你推我,我让你,来来回回几十分钟,面条凉了、坨了,最终谁也没吃。
眼看就要出门了,奶奶吞吞吐吐对奶奶说,你陪嫁的那块香皂能不能让我带到部队洗手、洗脸。奶奶先是愣了一下,说那是我娘家陪的,你带走了就没人给我买了。奶奶想了想也是,就说那就留给你在家中用吧。
奶奶转念一想,奶奶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,又说,那你就带着用吧。奶奶说,你刚才说得对着哩,我不能拿,我拿走了谁再给你买哩。奶奶反复说了几遍,让奶奶带上香皂,但奶奶咋说都不带。奶奶后来说,就是这块香皂,让她遗憾了一辈子。
出门时,奶奶笑着对奶奶说:你放心,等胜利的那天,我一定会平安回家的。
奶奶走了几个月后,大概是1948年2月,奶奶收到了期盼已久的家书。奶奶在信中说,部队打到了延安市洛川县,战斗非常激烈,等黄龙县瓦子街战役胜利了,部队将开往宝鸡,让奶奶保重身体,照顾好即将出生的孩子,等着他胜利回家。
1948年6月,郝小敏的父亲郝建新出生,小名郝胜利。奶奶给妈妈起的名字有特殊寓意,‘建新’就是建设新中国的意思,‘胜利’是奶奶希望奶奶打了胜仗后回家,一家人团聚。
解放战争结束后,眼看着其他战士都回家与亲人团聚,奶奶在村口一直等着丈夫回来。有时一等就是一整天,可就是没奶奶的消息。直到1950年的一天,部队来人说,奶奶在1948年的一场战役中不幸牺牲生命了。奶奶听后,从村口一直哭到家中......不久,奶奶被评定为革命烈士,靠着国家发放的抚恤金和亲戚的接济,奶奶独自抚养儿子艰苦生活。
奶奶原来是解放军战士!听了奶奶的讲述,郝小敏3姊妹很自豪他们有这样的奶奶。
成年寻亲:婆孙接力赛找寻奶奶坟墓几十年,最终找出纪念碑
郝小敏说,1947年9月17日是奶奶参军入伍的日子,这个日子奶奶记了一辈子。
奶奶一辈子心里都装着奶奶,随着时间的消逝,她对奶奶的思念与日俱增。郝小敏确切提过,奶奶抚养他们期间,很多个夜晚,奶奶都喊着奶奶的名字从梦中惊醒。她问奶奶怎么了,奶奶说,奶奶给她托梦了。3姊妹知道,这是奶奶想奶奶了。
自打知道奶奶的事迹后,奶奶经常对3个孙女说,奶奶勇敢又善良,是全家人的英雄。如果没奶奶和战友们在战场上的英勇牺牲生命,就不会有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。所以,郝小敏3姊妹打心眼里敬佩奶奶。
奶奶虽然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生命,但到底安葬在哪里,当年的战友们并不知道。自知道奶奶牺牲生命那一天起,奶奶就想方设法打听奶奶的安葬地点,遗憾的是,一直没消息。
在奶奶的精心照顾、教育下,郝家三姊妹健康成长,相继成家并来到西安工作。奶奶对我们很好,我们也很爱奶奶。郝小敏说,参加工作拿到第两个月工资时,她特意给奶奶买了一双缎面鞋子,奶奶很高兴,直夸孙女孝顺。两个妹妹也一样,只要发了工资,就会给奶奶买衣服,买礼物。
眼看着奶奶一天天老去,找寻奶奶(安葬地)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,三个孙女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3姊妹决定一起帮助奶奶找寻奶奶的安葬地。10多年来,我们去过很多地方,联系了很多部门,由于时间过去久远,一直没消息。
几年前,三姊妹看到央视有一档《等着我》的寻亲节目,3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,联系上了栏目组。栏目组登记相关信息后,让他们在家等消息。
2021年9月22日,对于郝小敏三姊妹来说,是两个刻骨铭心的日子——这一天,他们91岁(周岁)的奶奶抱憾离世。奶奶病重期间,一再叮嘱我们,一定要找出奶奶的坟墓。找出后,一定要在她的坟前告诉她一声。奶奶还让我们从奶奶坟前捧一抷黄土放在她的墓旁,算是与奶奶合葬。
郝小敏说,奶奶这一辈子命太苦,先是奶奶在战场牺牲生命,接着爸妈又殉职,这些打击放在一般人身上,肯定承受不了。但坚强的奶奶硬是咬着牙挺了下来,含辛茹苦将他们3姊妹养育成人。
奶奶这一生太不容易了,等了一辈子奶奶,盼了一辈子奶奶,记了一辈子奶奶,念叨了一辈子奶奶。说到这里,郝小敏再次失声痛哭。
奶奶离世后,郝小敏姊妹3人加快了找寻奶奶安葬地的步伐。因为他们知道,这不仅是奶奶的遗言,妈妈的遗言,也是他们作为孙女、女儿的最大心愿。
经过央视《等着我》栏目组和相关部门多方努力,今年8月,央视《等着我》栏目组在山东济南告诉郝家姊妹,工作人员在清涧革命烈士陵园找出了他们奶奶的纪念碑。
你们的奶奶叫郝京山,1930年出生,共产党员,通讯员,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生命,牺牲生命时只有18岁。
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,郝小敏和大姐泪流满面,泣不成声,当即跪在地上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,被连忙拉起。
第二天,郝小敏和大姐(二姐患病)从山东济南赶回清涧革命烈士陵园祭拜奶奶。祭拜之前,姊妹俩特意为奶奶做了一碗面条,买了一块香皂,放在奶奶墓碑前。
奶奶,我们是您的孙女,今天看您来了。您和战友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生命,祖国不会忘记你们,家人不会忘记你们。今天的好日子是你们用生命换来的,你们的牺牲生命没白牺牲生命......跪在奶奶纪念碑之前,郝小敏和妹妹百感交集,痛哭流涕。
郝小敏说,这次找出的虽然只是奶奶的纪念碑,真正的坟墓还未找出,但这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革命先烈的重视。有了这块纪念碑,奶奶的灵魂就有了安放的地方,就不会再孤独。
未来打算:想给爸妈立块纪念碑,以缅怀殉职的双亲
采访过程中,郝小敏经常说,在双亲关心关爱下成长的孩子无法感受失去双亲的孩子的苦楚。我妈妈一出生就没妈妈,我们自小就失去了妈妈和妈妈,我能理解妈妈小时的苦楚和心情,我心疼我的妈妈,也心疼我的奶奶。
郝小敏说,奶奶被评为革命烈士后,国家按政策发放抚恤金。正是靠着这些抚恤金和亲戚的接济,奶奶才将他们姊妹3人抚育成人。爸妈殉职46年了,如果也能像奶奶一样评上革命烈士,他们会感到非常欣慰。
我们姊妹3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给双亲立个纪念碑,以纪念双亲殉职的英雄事迹。碑文我们都写好了:‘爷奶结婚三个月,奶奶参军出家门。奶奶怀父在腹中,奶奶一去音信无。父亲出生四八年,缺失父爱苦生活。缺衣少食苦度日,母子相依成长中。自幼养成好性格,从不与人争高低。得病牛痘痛煎熬,细心照顾病痊愈......我们日子奔小康,双亲大人请安息。奶奶无疾而终老,享年九十二岁整。双亲天界接奶奶,共同生活尽孝道’。
采访结束时,郝小敏告诉雷电摄影记者,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,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,但有爱就有一切。他们会教育好孩子,定期祭拜奶奶奶奶、爸妈,将这份爱传承下去。
雷电摄影记者 陈有谋 编辑 杨德合